國際建築界最高榮譽的普立茲克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2019年獲獎者是88歲的日本建築師、城市規畫師、建築學者磯崎新(Arata Isozaki),評委會認為他「兼具對建築歷史和理論的深刻理,勇於擁抱前衛,從不僅僅複製現狀。」

 

擁有驚人的產量與影響力的磯崎新,至今已從事建築50多年,其所設計的建築超過100座,作品兼取東西方文化,擁有超前的未來主義思想。作為第46位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磯崎新也是繼丹下健三(Kenzo Tange)、安藤忠雄(Tadao Ando)、伊東豊雄(Toyo Ito)等人之後,第八位獲得此殊榮的日本建築師。

 

這位建築大師於1931年出生於日本九州大分市,1945年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攻擊,對當時14歲的磯崎新影響巨大,也激發了他對建築的興趣,開始思考建築和城市如何在廢墟中興起。

 

磯崎新早年師從丹下健三,因此早期作品風格有丹下健三領導的「代謝派」,以及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粗野主義的味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的成名作:大分縣圖書館(1966年建成,於1996年拆除改為大分藝術廣場)。

 

大分縣圖書館的外牆採用了大量裸露的混凝土材質,幾何牆體經過簡單穿插形成體積大型、造型完整的建築體塊。外牆上特意做成切斷效果的橫樑呈現毀壞的不完整性,暗喻著未來建築終成廢墟。

大分縣圖書館

 

日本許多建築師保持日式風格來強調自己的特色,但磯崎新選擇向國際主義出發,他標榜自己為一名國際建築師而非日本建築師。洛杉磯現代藝術博物館(1987年)便是他打響國際名聲的主要代表作。

 

普里茲克官方對洛杉磯現代藝術博物館評價:「他的建築在幾何空間結構上看似簡單,卻擁有理論支持與意義內核。洛杉磯現代藝術博物館(1981- 1986,美國洛杉磯)是建築師的第一個國際項目。儘管存在爭議性和地域環境上的雙重挑戰,磯崎新憑藉對建築尺度的清晰認知,將印度紅砂岩建築進行體量上的重組,使問題迎刃而解,同時運用黃金比例與陰陽理論貫穿始終,喚起東西方關係的互補性。」

 

此一時期,擁有名氣的磯崎新開始排斥被標上某種特定的派別,他很快地改變了早期的現代主義風格,開始設計造型獨特的建築。

 

洛杉機現代藝術博物館

 

與此同時,打響國際名聲的磯崎新得以深入瞭解西方現代主義思想,卻發覺現代主義並不適用於戰後的日本重建,便在設計大阪世博會時提出「空中城市」構想,試圖讓住宅和交通系統如高架橋樑般凌駕於原本老舊的城市上空,以減少建物對於土地面積的使用,以解決當時日本土地緊缺、交通擁堵、資源缺少的社會狀況。

 

但這項計畫並未真正被實踐,但卻為磯崎新未來的眾多項目定下了基調,並為世界各地的城市帶來了更多的總體規劃和城市願景。

 

卡達國家會議中心

 

近年轉向後現代主義的磯崎新,不再建造造型奇特的作品,回歸早期較為內斂的創作風格,但更顯成熟。未被框限在任何風格領域的磯崎新,持續的發展與創造嶄新的可能。普立茲克建築獎官方也指出,「磯崎新的作品超越了建築的框架,提出了超越時代和邊界的問題。」

 

今年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將於5月在法國將獎項頒予這位活躍且觸角廣佈的建築師,同時亦會舉辦關於磯崎新的專場講座。

 

圖片轉載/普立茲克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追蹤我們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