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197縣道隱身於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由北而南從池上鄉綿延至卑南鄉,沿途一望無際的稻田和梯田,風景如詩如畫般美麗。以197縣道為舞台,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主辦「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首度策劃《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於6月1日正式開展,展期至10月13日。
《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邀集芬蘭、德國、土耳其、日本及臺灣共十位藝術家駐村創作,共計有12件大型戶外裝置藝術作品,這10位藝術家以貼近這片土地去認識這裡的美好,與這裡的居民交流互動,真切感受這片土地散發出來的魅力,近距離領受居民流露的暖心善意,轉化成為作品的內醞。
這12件作品沿197縣道由北至南分布於池上萬安村、振興村及關山電光里等處設置,同時結合印度詩聖泰戈爾最動人的「漂鳥集」,結合壯觀的作品,歌詠縱谷萬般風情,打造12個新拍照打卡必遊景點。
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王志輝分局長表示:「台東享有台灣後花園的美譽,但有很多人不知道堪稱全台最美的公路-197縣道,隱藏多處遊訪台東不可錯過的秘境,除了豐富的自然景觀,還有耐人尋味的在地農村故事,以及獨特的部落風情,都將藉由藝術引領民眾感受台東的自然美,並貼近在地農村的人文底蘊與產業特色,是這次策展的核心目的。」
設置在池上天堂路口,仙氣十足的「自然療癒」是台灣藝術家撒部‧噶照的作品,順著鞦韆的視野可遠眺翠綠稻浪、山巒盡收眼底。
台灣藝術家任大賢在天主堂的作品「電光牛」,以電光村大片稻田的環境地貌,加上在地電光的傳說,以牛的型態表現人與自然的關係,透過燈光的營造讓白天與黑夜呈現不同的美。
芬蘭藝術家Jaakko在池上水利公園的作品「RUNAWAY DROPLET 跑道上的水滴」,闡述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是對地球上所有生命最大的威脅,為環境與生命發聲。
德國藝術家Jens設置在洗衣亭的作品「Temple of Laundry 洗滌的殿堂」,引著民眾走進感受水流與織布互動的光影變化,以及水流與空氣激盪出的清新空氣,洗滌出嶄新的心境。
台灣藝術家鄭陽晟作品《陪伴》,稻草人無聲的溫柔陪伴,守護和照料稻田裡的稻米,迎來風調雨順好年冬安穩長成直到豐收。願風輕輕撫過妳的髮梢,願雨水不會打彎妳的腰,願太陽照亮妳秀麗容顏,願我陪伴你健康的成長,願我的陪伴成就美善。
台灣藝術家李蕢至作品《在河之間》,以台東的竹子進行雕塑創作,並順著水的路徑與意象延伸出一段段的竹子連結著水與這塊土地,集成一股股的水波紋雕塑蜿蜒流竄在這美麗彎曲的木棧道上。隨著縱谷的清風、水與竹的聲響,共築出一座內外空間的自然雕塑,感受其虛實動靜相互共存的自然哲學空間,成為人與自然之間共生的橋梁。
台灣藝術家尼誕‧達給伐歷作品《水跳舞的歌聲》,呈現水流不同的聲音,為風伴奏,喃喃訴說,輕閉雙眼就能聆聽水跳舞的歌聲。
德國藝術家Roger Rigorth作品《重蛹》,兩個延伸的蛹狀結構被一個精巧的元素連接著連接點雖小但十分要緊,扮演著生命兩種辯證間的聯繫,如女性之於男性、光明之於黑暗、酸之於甜、乾燥之於潮濕萬物幾乎都有其兩面,在某種程度互有關連,且彼此依存。縱使時有對立,連接點保持二端的平衡亦作為二端能量的通道,重蛹猶如這生命原則的象徵不論被視為開始或終了,它就是個無限的生命循環。
日本藝術家阿部乳坊作品《永恆的旅者—如漂鳥般飛翔》,作品理念:燃燒中的木塊在火光中喊著說:「這是我的花朵,我的死亡!」。
土耳其藝術家Fatih Kucuk作品《振興壁畫》,採集部落民俗與傳說為素材,共創社區歷史與記憶,配合學童課後時間共同創作,一天2小時動畫課程,引導式教學,貼近在地生活。
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
日期:2019年6月1日至10月13日
地點:沿著197縣道由北至南分布於池上萬安村、振興村及關山電光里等處,作品位置地圖
萬物糧倉大地慶官方網站:https://reurl.cc/ZErMg
圖/力撰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