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近四十個年頭,無印良品發展為簡素(simple)、自然(natural)與基本(basic)或類似以上評價的代名詞。在二○一七會計年度期末,無印良品的店鋪網擴展至世界二十八個國家或地區,全球的店鋪總數達到八百七十六家。成長至合併銷貨收入為三千七百八十八億日圓、合併營業利益則為四百五十二億日圓的規模。

無印良品所抱持的不是戰略,而是大戰略。所謂的大戰略就是「有所助益」(役に立つ)。也許有人會感到意外,為什麼無印要將「有所助益」的大戰略安置為良品計畫這家公司的最高原則?

發想的根源一直是單純的──人們為什麼會如此行動

人類就是有物欲又會在意他人眼光的生物啊!人會一一比較他人所擁有的物品,而且不斷追求「更走在流行尖端、更有話題的物品」。因為經常物欲高漲、無法滿足於現狀,總是抱持著不滿足的感覺。

在這種消費社會現象初生之際,作為(對於過度消費風潮的)反動,無印良品誕生了。因為即便在這種物欲高漲的消費社會時代,也有人忠於自己、不隨物欲起舞地過著美好生活。以這些人為「最佳生活者」的原型,製造出能讓這些人們選取的商品,並且不冠以品牌名或設計者名的方式提供商品,便是無印良品的發想。

實現這些發想的作業在素材的選擇、製程的檢驗、包裝簡素等共通觀點下持續進行。

藉由樸實與簡約創造出魅力的發想,是設計師田中一光所思考的生活美學。要讓「擬物」(見立て)在一個茶碗、一個竹籃的選擇上也能夠發揮作用,減省裝飾或浪費、能夠呈現等同於素淨本質的、切實穩定的物品是最適當的,確信此種美學觀點會是今後世界共通的生活價值觀。

無印良品的白瓷飯碗,是長期接觸生活食器的陶瓷器設計師森正洋所設計的。「如此一來,接下來的五十年都不再需要新的飯碗設計了,」森是這麼說的。森的數十年經驗都反映在這個「呈現飯碗本質」的飯碗設計中了。

所謂「擬物」,是指在「本質之物」上,能夠端詳出其他物品。

過去在日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擬物」的美妙。例如枯山水,是以石頭或沙粒來表現水流。盆栽,則是掌中庭園。凝視它們並想像自然的風景是我們的樂趣。

庶民文化也包含著這樣的趣味。例如在落語(譯註:日本單口相聲)表演中,在表現出吃蕎麥麵、抽菸草、書寫文字等動作時,只能使用手巾或扇子。此時若手巾不像手巾、扇子不像扇子的話,我們應該無法順利「擬物」,想像出落語家所表演的動作。在擬物之際,要表現其他物品的物品若為「本質之姿」的型態是最好的。過度的設計會剝奪讓人發現、想像其他事物的留白,造成對擬物的妨礙。

無印良品誕生於日本「擬物」美妙的傳統被掩蓋、被變本加厲地過度設計、人們更沉溺於物欲且在意他人眼光之時的時代。

人也好狗也好,都要上大號

接受哈佛大學的演講邀約,談論無印良品的思考方式與設計等主題時,在一開始的投影片上我使用的,是正在排便中的人與狗兒的插圖。

希望能夠傳達「人類雖然自以為是高等生物,但排便的樣子跟狗兒沒什麼不同。我們沒什麼了不起」這樣的訊息。

人類所打造出來的高樓大廈群和都市景象、建物最高層暢飲香檳享受晚餐的人們、時裝秀的服裝、汽車的設計,我呈現著愈來愈高不可攀、快速且變遷得更高級的照片,一邊開始分享「MUJI其實不太喜歡設計或時尚」。這是清楚知道MUJI在歐美被評價為重視設計的公司與物品,為了讓大家更為理解MUJI所設計的開場白。

在其他場合,我也經常抱持著這種思考方式,一邊說「(良品計畫)的總公司大樓是自購大樓」,看著窗外又認真地說,「不過我們當然沒有取得生活在那邊的烏鴉的許可。」我想正因為是這樣的公司,才會生成諸如「自然、當然、無印」,或「我們是無印」等等的文案。

現在,社會雖然極易用學歷或頭銜等貼標籤的方式來對人品頭論足,但在自然界,即便出色如哈佛大學出身,每個人也都是無印的。

無印良品的思想到底是什麼

無印良品有思想,正因為有這樣的思想,才是無印良品能夠存在的根本理由。

書上雖有「所謂思想,是在窮究思索之後所浮現、整理而成的想法」等說明,那麼,「所謂無印良品的思想,是什麼?」

若突然被問這個問題─即使已充分理解「思想」乃是公司的生命這一點的良品計畫員工們,大概十個人裡面有十個人都會「唔!」而語塞。

若是要我說的話,「嗯、那個……………………………… 簡言之………………………………………………… 不是,應該……………………………… 什麼平等啦………………………………嗯…………………………………… 舉例來說……………………………………」…… 果然我也是半斤八兩。

良品計畫的大戰略是「有所助益」

良品計畫的大戰略是「有所助益」。戰略或戰術縱會隨著時間與狀況而有所改變,但大戰略是恆定不變的。

思想雖然是難以簡單以言語表達的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但日復一日持續思考什麼是無印、什麼是良品的結果,讓每個人的內在、組織的內部,確實存在著「思想」。相對於此,另一方面的所謂「大戰略」則是單純明快、易於理解的。

企業的目的便是我們所謂的大戰略,其結果轉換為銷貨收入或收益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會將「有所助益」安置為大戰略,便是因為感受到現在許多社會或公司多有上述的情形,或理所當然地賺取銷售額或收益反倒成了企業的主要目的。

能夠分享此種思想的企業或組織揭櫫「有所助益」此一大戰略的時候,每一個員工的思考就改變了。共享思想與大戰略的組織,不是連鎖經營管理(chain operation)的硬體,而是轉變為能夠連鎖經營管理的自主型組織。

在日本,人口逐步減少,進入了少子高齡化社會此種收縮的時代。在這收縮型的社會中,許多的公司都將消失,我想接下來的時代,單憑藉過去的經營手法,將無法測知應以何種經營或商業模式,才能夠讓公司發展。

但已知的是,這是社會的課題,也是使每個人都感到困擾的問題。首先針對這些困擾或課題,一步一步著手讓良品計畫可以有所助益,這是極為單純的戰略。

因此,才稱得上是「大戰略」。

一旦發現課題或讓人困擾的事,開始統計有所助益的物品,便會注意到自身若不提升各方面技能便無法有所助益的狀況。要逐步提升這些仍顯不足的技能,所有人都會開始學習與充實自己。而且,此種學習或教育,比起支付金錢的學習,能夠獲取金錢的學習來得更有效果得多。這也是我們所學到的。

這在各店鋪中,是被稱為「本土化」(土着化)的努力。目前還是以日本為主進行推廣,但也逐漸擴展到全世界。而「思想」便是打造出這些解決方案或概念(concept)的靈魂。

作為遂行大戰略的結果,我們以成為世界級的高收益企業為目標。

本文摘自:《MUJI生成的「思考」與「言語」
作者:良品計畫股份有限公司 
原文作者:株式会社良品計画
譯者: 方瑜
出版社:天下雜誌

 

首圖取自MUJI官網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追蹤我們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