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歲末年初,家人好友團聚,魚的消費量增加,但由於批發市場在年節期間關閉,新鮮魚貨一直無法流通。對此,日本的「羽田市場」 (為日本地方創生network公司於2015年成立,與漁民直接合作,代售新鮮魚貨給餐廳、個人店家的線上魚貨市場。)與地方漁民合作,取消年底年初的休假,從地方機場把新鮮漁獲運到羽田機場,透過販賣對象涵蓋東京和海外的羽田市場,當天早上地方捕獲的魚,傍晚就能陳列在東京的百貨或銷往海外。這項活動引爆了人氣,所有產品都以高價賣出。

談到地方特產或品牌,木下齊以「第一線業者」的身分提出建議,當一個地方面臨衰退局面,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長期不足,卻要地方業者選擇品牌化一途,這做法只會加劇衰退。更重要的,應該是先藉由自己的賣法、作法所能產生的變化,摸索出提高商品附加價值的對策。上述「羽田市場」與地方漁業者一起合作,在「大家都不賣的時候賣」,就是在賣法上創新的優秀案例。

這位來自民間的地方事業投資家暨經營者,更在討論地方活化作法的新書《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 (2018.4不二家出版)中進一步指出,日本農、畜牧、漁業等地方特產,除了米澤牛(山形縣米澤市)、大間鮪魚(青森縣大間町)有做出成果,成為傳統,也登錄了商標之外,實際上全國出現許多魚目混珠的「地方亂來」品牌。推進地方品牌的農會或工商會鮮少自行思考策略、籌措資金進行投資,他們通常與顧問公司聯手,以補助金舉辦活動,結果是每個地方都用同樣的程序,做出同樣的農作或觀光商品。品牌化的目標,本該是為商品帶來高附加價值,但全國卻以相同的品牌化過程,製造出無辨識度的商品,最後就是只有當地的公路休息站願意擺放。

接下來,預算用完,顧問公司離開,所謂的「地方品牌」被用完即丟。

反觀文中案例,地方漁民因為優渥的漁獲收購價格而充滿幹勁,有心的漁民還會自行進行商品改良,將魚放血、仔細鋪冰等,也放入寫上自己名字的標籤,發展到後來有些顧客甚至會用臉書連絡漁民指名購買。類似的事業策略,不只做出成績,還誕生了個別「品牌」 。他們不是由品牌塑造入手,而是因應顧客需求,改變了流通系統,甚至改變商品,也重組和顧客的關係,提供了其他地方相同的商品無法提供給顧客的安心感與特別感。

並不是因為有品牌才讓品牌賣出去,而是做生意的結果形成了品牌。關於地方品牌的經營手法,木下齊除了上述不斷改變販賣時期的作法,也在書中積極分享了如地方果園如何改變販賣對象的案例。所謂品牌,是日積月累下形成的結果。不從自己做出改變,光靠補助金就幻想做出地方品牌一次扭轉勝負,對此作者給了一個很中肯的評語是:世界上沒有這麼容易的事。

無論日本或台灣的地方創生,要打造出能活化地方的產業或產品,首先要接受考驗的正是地方上的生產者、相關業者、公家單位能否積極地因應時代變化了。



本文摘自:《地方創生》
作者:木下齊
譯者:張佩瑩
出版社:不二家出版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追蹤我們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