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介紹:

〔緣起〕

「如織服飾」品牌設計師黃嘉倚學建築出身,旅居上海多年從事室內設計,而服裝設計的緣分卻是血脈傳承而來,其祖母是受日本教育的裁縫老師,自小在祖母衣櫃中各色高級衣料翻滾觸撫,特殊的成長記憶嵌入靈魂,潛移默化了對衣著的美感和眼光,謙稱自己偶然且幸運地收藏一批民國初期古董衣和老絲綢,在自身上轉化融合成了古典時尚,後在因緣俱足下,「如織服飾」應運而生,從此兒時的記憶和寶愛的收藏,成了豐沛的靈感與不言的良師。,除了先天的優勢與後天的機緣,黃嘉倚更親身走訪大陸絲織博物館、閱讀研究相關書籍,甚至從古畫如《搗練圖》等取材推敲,和學有專精者討論求教......,點點滴滴的理論累積,最終回扣到彷彿時空定格的民國初期古董衣和老絲綢,每一次的摩娑檢視,都是虔誠而深刻的上下求索,為一件件安靜有光的如詩衣衫寫下密密箋註,為再現風華醞釀實驗。

〔文化差異〕

在中國參觀了絲綢博物館,對其民國時期的老旗袍及女士的小姐衣,有了不同的認識,也開啟了對絲綢的興趣,而在收藏了古董衣後便潛心研究中國人的穿衣哲學,發現中國的穿衣哲學與西方截然不同,西方講究身體線條的顯現,肌肉力量的表達及挺拔威武的形象,所以運用立體裁剪的方式將衣料緊貼在身體包裹起來,表現出三圍的立體感,而中國人的身形不似西方人比例完美,展現的是講求天人合一及身體的整體性,如身體主幹與手足之間緊密相連稱為[ 連襟 ] 亦是姐妹的丈夫彼此之間的稱謂,中國整體服飾講究的是「氣韻」,「氣質」‘「氣度」,加上中國絲綢發展的相當早且技術成熟,從早期的古畫中便可窺見一般,可惜當今絲綢市場上能找到100%的真絲相當少, 市場與技術已然萎縮,所以只能收些70年代以前的老絲綢作為新設計的原料,所有材質都得之不易,「但總得有人開始作起延續文化的生命」這是黃嘉倚的初心。
 
〔品牌精神〕

在服裝的設計上,仍保有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手工藝的展現,將傳統融入當代設計中,如織布機上的經緯線,「經線」疏理好固定在機器上,象徵著傳統精神存在的必要性,而「緯線」即是梭子,亦是布型花樣變化的主線,象徵注入當代文化融會貫通,以設計聯合中西貫穿古今,故創立品牌名稱為【如織】,意謂綾羅綢緞,如織似錦。


〔天然材質〕

在世界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人們對於布料化學纖維成份中對人體的傷害所知甚少,所以未察覺其傷害性,但它一天24小時與我們肌膚密切在一起,黃嘉倚意識到有必要對它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且因為自身對化纖衣料過敏,長時間身體不適,直到換穿了天然真絲毛料後情況改善很多,黃嘉倚認為「如織服飾」恰如一彎橋梁,溝通古今,一方面推廣介紹傳統絲織與服飾工藝,一方面適時引入當代的思維,讓「如織」的作品並非是博物館的複刻,而是真切地走入現實生活,讓人如衣而衣如人,古典而現代。這也是【如織】堅持使用天然真絲與毛料材質的主要原因。


〔作品特色〕

男女手工定制
100%天然真絲 (以「羅」、「緞」、「織金錦」為主)
100%天然毛料 (以歐洲進口為主)
珍貴老料新作 (以30年以上「織羅」、「錦鍛」為主)

〔展覽〕

2019.05.09台北罐子茶書館總部「絲光香雲宴」熏香美學展覽
2019.03.08 台北京倫會所「花影遊春-百年民國旗袍展」
2017.07.29 台北回留茶館「織香凝裳」展覽
2017.05.06 台南三一宅藝空間「夏羅蝶衣」展覽
2017.03.22 台北罐子茶書館總部「春裳華濃」展覽
2016.08 北京紹德堂「不老秘方-絲生活」展覽茶會
2016.07上海美工場DEDON House「如織」服裝設計展
2016.06台北市珠寶產業工會「綺羅珍寶-青羅帶與碧玉簪的當代對話」
2016.06桃園宏願大千世界「初夏行止」雅集,尺八、默劇、服裝、瓔珞、佛法的世紀對話。
2016.04 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暨古代藝術博覽會
2016.03 北京.上海罐子茶書館「與絲綢約場春風華裳~」
2016.02 台北罐子茶書館總部「春蠶破曉─《如織》新品發表暨民國老旗袍展覽」
2015.10 鄭州瑞禾園「不期肆美」文化雅集旗袍服飾展
2015.09 峨眉山紅珠山賓館「京禾雅集」服裝文化講座
2015.09 北京「會心雅集-當代文化美學」
2015.08 上海「棉花田」服裝講座暨民國服飾收藏展
2015.08 上海「文化廿一」服裝講座暨民國服飾收藏展
2015.06 北京智慧贊媽咪具樂部—美學茶韻品鑒會
2015.03 北京首工美術館「織錦素華,團扇流芳」
2015.01 上海敬予堂「著華衣之裳」


〔媒體報導〕

2019 合庫樂活理財季刊7月份專訪
2019 警廣全國網FM104.9「下午楓一點」專訪
2019 人間衛視「創藝多腦河」黃子佼主持專訪
2019 茶雜誌春季號「絲光香雲宴-當熏香美學成為戲劇性的裝置藝術」鄭乃銘總編專訪
2019 媒體「芋傳媒」專訪
2019 台北電台FM93.1 頻道「藝文新能量」直播採訪
2019「藝術公益誌第37期」專訪報導
2017 日本朝日電視台採訪報導
2017 香港「飲食男女」雜誌報導
2017 台灣漢聲廣播電台採訪報導
2016 台灣「豪邸 MANSION」No.20 雜誌報導
2016 台灣茶雜誌(冬季號)專題報導

〔更多作品鑑賞〕


喜歡這些作品嗎?歡迎聯絡我們!

聯絡資訊:陳小姐 [email protected]

 

本篇文字及圖像皆由作者所提供,未經授權請勿任意使用、轉載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追蹤我們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