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只是單純的創作,或許抱著搧涼的心態,但當設計師們在使用從“別的文化中獲得的靈感”時,或許就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的同謀。

對於設計師來說,什麼是靈感,什麼是「文化挪用」?

今年年初時,國外有一則典型的「文化挪用」的例子。

一家英國啤酒廠出產的印度淡啤酒「VEDA(吠陀)」,遭到虔誠印度教徒的強烈抨擊。

根據印度教徒表示,吠陀經在印度教中是直接來自神的經典,而啤酒廠不僅使用「吠陀」這個名字,而且還瓶身上使用了印度教的圖案,高度損害它們的神聖性質。

強勢文化對弱勢的曲解

「文化挪用」意指占據主導地位的國家或民族,對於較弱勢的民族的傳統和美學,作出扭曲或不適當的使用,是近年藝文界非常受到重視的問題。

乍看之下,這項問題似乎取決於設計師的能力,以及對於激發創作靈感的「那個文化」有多深的瞭解。但從更深的層面來說,這是一種強勢文化為了自身利益,而「刻意淡化」其他文化的做法。

人們坐在外人量身定做的框架中

一位關注於「文化挪用」的印度設計師表示,現在的情況是,印度人和印度的設計師正在受到其他文化對印度「刻意淡化」的影響。比如說到印度,就會想到頭巾、茶和鬍子,這些比喻被用來濃縮對印度的看法,而且越來越被接受。

「人們正坐在印度以外的人為我們創造的小盒子裡。」

這樣的情況,讓遭到西方設計排擠的印度傳統手工藝逐漸流失。同時對於印度人的美學觀念以及印度當地的城市景觀,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人類文化正遭到「遺忘和扭曲」

另一個著名的例子,便是美洲的原住民。

現在有很多的設計師會使用象徵印地安人的圖案來裝飾一些與印地安文化無關的東西,當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圖案在不考慮文化背景的情況下被使用時,傳達的效果並不會讓觀人瞭解美國原住民文化,甚至會導致誤解。

美國原住民的設計美學植根於符號、圖示和象形文字,這肯定會吸引一些設計師。玩弄這些元素本身並不會造成問題,但當設計的取材,來自於「象徵著一個地區的特定人群」時,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

尊重、承擔、回饋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自己的文化之外的文化就是禁區。相反地,只要適當地承認、尊重和承擔責任,這些靈感就不一定是「文化挪用」。畢竟作為一名以創作為生的設計師,任何東西都能讓自己受到啟發、產生靈感。如果這樣的靈感不能使用,相信對設計師來說簡直生不如死。

因此在運用任何元素之前,必須先對該文化和美學進行透徹的研究,思索自己的作品所傳達的意象,以及對該文化的影響並為其負責任。

被激發出靈感,並不是原罪,而是要問問自己是否「利用」了別人的文化而未曾尊重、回饋別人呢?

 

首圖/Photo by Andrew James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追蹤我們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