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 河樂廣場 大溪歷史光廊道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 獲台灣光環境獎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 人與自然和平共生 獲評審團特別獎肯定
▲河樂廣場 圖片:MVRDV及都市里人提供
第三屆台灣光環境獎 11日於雲門劇場舉辦頒獎典禮揭曉大獎得主,由「總統府」、「河樂廣場」、「大溪歷史光廊道」與「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脫穎而出,獲得台灣光環境獎;「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以無藍害類燭光OLED燈降低生態衝擊、實踐環境永續,獲評審團特別獎肯定!
1999年即有建築照明規劃的「總統府」,因歷時久遠幾乎無備品可供應維修,傳統燈具亦不符合當今節能觀念下,去年展開新的照明美化更新計畫。照明設計師陳宇晃表示,總統府照明的最大挑戰,來自古蹟建築的諸多限制,新裝設的燈具必須在原有的位置下,重新賦予新的風貌。儘管如此,總統府的照明設計仍具有高規格的思考,除了總統府建築外,也將景福門、凱道周圍的光環境納入,重新調整彼此之間亮度的比重關係,使博愛特區街廓的亮度更趨協調。而加入智能的調光系統,以天文時鐘操作,使總統府的燈光隨自然天色而變換場景,有更多層次的表情,對照白天的民主精神形象,夜間則如燈塔般給予安定的力量,周延而細膩的設計,使總統府脫穎而出獲獎。
總統府 攝影:鄭錦銘
總統府 攝影:鄭錦銘
總統府 攝影:鄭錦銘
老舊空間新生的「河樂廣場」,照明設計師洪立涵則是挑戰以最精簡的燈具形式,呈現豐富多變的空間樣貌;從廣場的上層到下層,分別以扶手燈光、投射燈、香菇狀矮燈及太陽能燈,巧妙自然地畫出廣場的基地範圍,以及人造潟湖有機曲線的多變空間。評審團認為,河樂廣場在跨國合作中,結合各方觀點,成功地打造出都市中難能可貴的親水廣場,著重點、線、面、塊佈局的照明設計規劃,更帶給具歷史感的空間重生的新樣貌。
河樂廣場 圖片:MVRDV及都市里人提供
河樂廣場 圖片:MVRDV及都市里人提供
而「大溪歷史光廊道」為一條歷史文化廊道,由壹號館、公會堂、蔣公行館、武德殿等歷史建築群所組成。月河燈光設計團隊透過燈光凸顯建築山牆、屋脊等細節之美,以室內泛光手法,營造出屋內人與文化的溫度,運用親切、生活感的光環境,展現在地的人文底蘊;並透過減光及低尺度等設計,呼應動植物的作息,不影響自然星空。透過光將歷史建築與自然環境,融合為人與自然共存的空間。評審團指出,「大溪歷史光廊道」對建物及廊道街廓的照明改造,對周邊環境具正面影響,是一個人文與自然共享的光環境案例。
大溪歷史「光」廊道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位於一棟老宅改建的商業空間中,業主拆除原本為獲得更多空間卻遮蔽了建物特色的裝潢結構,使老宅的天井重見天日,整棟建築物以天井貫穿,藝術家高德亮則依循天井,設計一座動力燈光的藝術裝置,回應建物的空間特色。「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巧妙地運用動力,透過自然光與燈光折射出斑斕的色彩,在空間中創造出流動而詩意的光影效果;而人置身其中,隨著步伐於不同樓層間穿梭,也與空間、光影產生互動與對話,形成獨特的感官體驗。評審團期待透過「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的優秀案例,為商業空間的光環境營造帶來更多思考與擴散。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
今年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部落長老優繞.依將表示,司馬庫斯部落的核心價值在於與大自然環境和平共生;部落曾經歷過沒有電力的時代,黑色部落時代以點燃五葉松脂作為夜間的光源,隨著電力及觀光發展,大型路燈的設置導致蝴蝶、鍬形蟲等昆蟲因趨光而大量死亡,美麗的星空也逐漸消失。多年前部落先是自發性地撿拾天然朽木,製成適合當地環境尺寸及高度的路燈,以減少對生態的衝擊,但燈泡的光源仍會吸引昆蟲。後與清大周卓煇教授合作,周卓煇教授團隊研發的OLED燈,其光源如夕陽餘暉般美麗,使他們想起五葉松脂的記憶,取代傳統LED燈後,遂使部落的生態環境恢復平衡。
評審團認為,司馬庫斯部落居民對生態環境的關懷及重視,與清大周卓煇教授團隊類燭光OLED燈的研發,最終達成生態友善的理想,是極人文與極科學兩端,因共同理想而互相融合所成就的成果,令人驚豔。尊重生態環境的態度,師法大自然的美學,也讓人進一步反思人與土地的關係。
司馬庫斯部落長老優繞·依將與部落自製的路燈 攝影:趙宇晨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 攝影:趙宇晨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 攝影:趙宇晨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 攝影:趙宇晨
2020年是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典禮中雲門舞集也以特別演出表達祝福。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表示,十年來基金會以光為志業,後續也將積極與政府部門共同規劃更適切的光環境知識與應用,期待透過持續不懈的的推動工作,提升台灣整體光環境品質,創造一個對環境友善、舒適優美的生活。
2020台灣光環境獎評審團(左起-薛琴、吳瑪悧、郭中端、李乾朗、官政能,螢幕畫面為委員周鍊及夏鑄九以視訊參與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