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同時期顧客對玉石的喜好差異,玉展石藝社總能順應時勢,創造出當今消費者喜歡的產品。從民國70年曾流行的大理石煙灰缸、雕刻大佛等石藝品的熱潮,老闆娘賴寶蓮回憶,興盛時期,過年期間最少賣出30顆水晶洞;而現在流行的墨玉花瓶、刮痧板等物件的供應,都仰賴於自己擁有工廠,才能彈性加工出多樣化的商品。
賴寶蓮提到,求新求變在這領域相當重要。民國80年,日本顧客喜歡來台灣買雕刻品當伴手禮,經常向他們叫貨,台北熟客還會特別搭飛機來購買玉石。現在遇到疫情影響,顧客不如以往的多。由於還有工廠需要照顧,石藝大街就成了玉展的主要門面,觀察消費需求成為在這一行生存的必備條件。
店面內,半個人身高的深青玉聚寶盆,非常搶眼;一旁展示櫃裡,擺放一個個不同顏色與大小的聚寶盆;店門前則是象徵不同意涵的五行水晶,也是主要的熱門商品。所有身形圓潤的玉石類加工品,像是花瓶、筆筒、骨灰罐等,都是純手工製作,需要花時間利用車床一件件耐心車磨。
店面商品以飾品、花瓶、聚寶盆等小型產品為主。賴寶蓮強調,能持續營業的每一天,都會盡力將代表花蓮的特產推廣出去。
賴寶蓮
由羅東嫁來花蓮,因為夫婿對雕刻有興趣而跟著入行。談起玉石產業的發展,她就像介紹自己的老朋友,娓娓道出40多年來經歷的轉變。夫婿石福來對雕刻極有天份,擅長製作大佛,還曾將作品外銷其他國家。夫妻倆總是親自到產地查看石材原料,也會依顧客需求進口石材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