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傳統布袋戲的消逝,請再看一眼,這可能是最後一眼。」楊力州導演在紀錄片「紅盒子」中說道。
楊力州導演從小就愛看布袋戲,而決定拍攝「紅盒子」,起因於12年前在一個偶然間,認識了布袋戲師傅陳錫煌、近距離看傳統野台布袋戲的演出,被精湛操作布偶的手藝徹底迷住,於是,他開始記錄這麼一段故事。
楊力州導演費時十年、跟拍布袋戲大師陳錫煌,記錄了傳統布袋戲大師一生的精華,回顧他的從藝路、與父親李天祿的父子關係,也記錄下那將消逝的掌上功夫。
住在紅盒子裡的父親
就如中文片名「紅盒子」、英文片名取為「Father」,這部紀錄片講述了操偶技藝,也在述說父子之間的關係。楊力州導演以擺放著戲神「田都元帥」的紅盒子為貫串全片的骨幹,那代表了陳錫煌對傳統技藝的虔誠之心,也隱喻著那難以說出口的父子矛盾情結與家族秘密。
陳錫煌是已故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長子。李天祿因入贅陳家,長子按規定得姓陳,父親巨人般的身影、異姓父子的特殊關係,為兩人種下難解心結。
陳錫煌的父子關係,就像是一個重疊了三代的相似軌跡。導演在紀錄片當中剪了了一段陳錫煌和他父親李天祿各自的自白,兩個人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之下,講出幾乎一樣的話。
李天祿的父親也是招贅,在那一代人的觀念中,姓氏意味著家人。李天祿跟他的父親和兒子都很疏離,陳錫煌也和父親、兒子沒話可談;當年李天祿對陳錫煌非常嚴格,但最後卻沒有把衣缽傳給他,如今陳錫煌的大徒弟也沒有接下衣缽。
李天祿這個血緣上的「父親」對於陳錫煌先生而言,是一個疏離的、莫生的。片中,導演試圖要問陳錫煌和他爸爸的關係,但陳錫煌先是沉默了30秒,說了他沒什麼話好講。
後來導演靈機一動改問「那你跟田都元帥有沒有什麼要說的?」才剛問完,陳錫煌就侃侃而談地,開始訴說他到各地表演的事情,就像男孩在對父親報告著出遊計畫。
每次演出前,陳錫煌總會向紅盒子裡的田都元帥,祈求表演順利。幾十年來,陳錫煌到哪都帶著祖師爺,困頓、痛苦、不知所措時,都向他請示。或許在陳錫煌先生這漫長的一生中,田都元帥填補了那個父親的角色。
再會,布袋戲
電影的開頭,是一雙皺紋滿布的指掌,擺出類似七的手勢,其中的食指巍然不動,其他指頭在鏡頭底下細膩地扭轉、款擺。隨著影片的推進,你才明白食指負責掌住頭頸,因此一定要筆直不能動,而另外四指要夠靈活,才能精準讓人偶搔頭、擺手、搖扇、書寫,那樣的優雅、那樣的百轉千迴。
這個看似莫名的開頭、平凡的手勢,卻是用七十多年的歲月雕琢出來的。當你試著把手指喬到一模一樣的角度,就會發現這個手勢非常難做到,更別說讓食指一動也不動。
有著這樣精湛的技藝,陳錫煌對自己掌握的乾坤奧秘是毫不保留的,只要願意學習,任何人他都是傾囊相授,對從法國來拜師學藝的弟子也是一視同仁。
但是面對時代的潮流,即使大師傾囊相授、全力傳承這項技藝,布袋戲也終究走向沒落,戲迷其實早就散了,戲台也被其他娛樂所取代。
影片的最後,是帥傅精湛的操偶手技,以及15分鐘「巧遇姻緣」的演出,忠實記錄戲偶們的絕妙身段。這段影片曾被人建議剪掉,因為「這沒人關心啦」,但楊力州導演堅持保留,這是他拍片的初衷,「就是沒人在意這項技藝,我才要保留這段影片」。
面對布袋戲不可逆的沒落,楊力州導演透過電影,紀錄下了最精湛的操偶技藝,盡了他的全力,不讓布袋戲倒下,而即使布袋戲終將消逝,他也想用最華麗的方式跟它說再見,而非哭哭啼啼的道別。
首圖圖片來源:楊力州facebook專頁